城乡178体育直播融合发展 镇村美美与共

作者:小编    发布时间:2024-05-05 10:01:54    浏览:

[返回]

  走进茂名市茂南区露天矿街道矿区社区49栋2号,办公室、就餐区、厨房区、储物室、更衣室、卫生间等集中在300多平方米的空间里,一间长者饭堂映入眼帘。

  这里是茂名市第一批石油工人居住的地方,茂南区通过政府以及社会力量多元参与,建设了长者饭堂,不仅有可口的各式菜品,还有多样的娱乐设施,让老年人“吃”出幸福感。

  这是茂南区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提升城市能级,为群众提供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的生动实践。随着工业园区里一间间标准厂房加速建成,城区主干道、乡村道路旁一棵棵绿植点缀城乡面貌,高标准农田里的秧苗正在撒播田野希望……近年来,茂名市茂南区围绕打造以城带乡、以工补农效益明显的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这个目标定位,以头号力度拼抢实干。

  岭南处处是春天,一年四季好干活。从2月4日的党群先锋队授旗仪式暨“党群先锋共植梦想”主题植树活动,到各镇街的植树活动,2月18日茂南区组织党员干部和职工代表参加茂名市2024年义务植树活动,再到2月20日的绿美茂南生态建设暨2024年全民义务植树活动,都透露着一个信号——构建广东全域绿美大格局,茂南区的镇村已经干起来了。

  干,就要落实“在哪里种树”“种什么树”“种多少树”“谁来种树”“苗怎么来”“钱怎么来”“各部门怎么协调联动”“县镇村怎么协同推进”等工作。

  今年以来,茂南区巩固拓展原有“首善先锋”党员志愿服务工作体系,组建了266支约4500人的党群先锋队,示范引领各镇街组织开展“我为家乡种棵树”。据统计,举行义务植树活动600多场次,累计投入资金1900多万元。

  干,就要找准种树的发力点。茂南区作为茂名市中心城区,也是工业老城区,须在开展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利用“四旁”和“五边”等方面发力,让“含绿量”转化为“含金量”。

  2023年,茂南区完成“四旁”“五边”造林绿化247.35亩,完成省级绿美示范点露天矿生态公园森林抚育500亩。

  经过不懈努力,昔日“城市伤疤”露天矿复绿面积达9000多亩,创造了矿山生态修复的全国典范。据统计,茂南区开展“同心共建绿美茂南”等系列义务植树活动以来,充分发挥1543个“好心网格”和1万多名“首善先锋”“党群先锋”作用,带动约56万人次参与,累计植树约160万株,绿化面积4.23万亩,不断掀起造林绿化的热潮。

  当前,茂南区深化绿美茂南生态建设“六大行动”,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和商协会作用,凝聚各方力量要素资源协力打造“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宜居环境。

  走访茂南区工业园区,只见石化工业园“万亩千亿”绿色石化产业集群初具雏形,佛山(茂名)产业转移合作园茂南片区27.42万平方米标准厂房等一批项目已动工建设,公馆产业园里佛山嘉峻制衣等湾区转移产业项目已建成投产……产业园区,一派欣欣向荣景象。

  在茂南区委书记廖述毅看来,茂南区产业发展有着很好的基础优势和机遇政策,需进一步推动园区提质增效、推动产业补链强链,才能挺起茂南现代化产业脊梁。

  一方面,茂南区想方设法保障茂名石化炼油转型升级项目建设,推动天源石化等龙头企业稳产扩链,科学谋划布局中下游产业链,尽快实现“万亩千亿”绿色石化产业集群目标。另一方面,谋划“产业转移”大文章,茂南区着眼于“乘政策东风,建标准厂房”——通过“政府建、企业租”模式“筑巢引凤”。

  俯瞰茂南公馆产业园,只见规划建设的智能电力设备产业园正成形成势。园内,恒源、耀辉、蓉电3个项目建设的标准厂房13万平方米,将于2024年上半年建成,预计达产后年产值5亿元,税收4500万元。

  2023年是省重点支持茂名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建设的第一年,也是禅城茂南两地开展对口帮扶协作的第一年。趁热打铁,锻造“招商铁军”。茂南与禅城结对后,初步交出一份不错成绩单:2023年以来,共推动签约湾区产业转移项目18个,占累计签约项目的56.3%。借助产业转移东风、佛茂合作机遇,茂南区主动融入大湾区的步伐越走越快。

  围绕高端制造、精细化工、汽配行业、食品加工等产业延链补链强链,佛茂产业转移合作园区正成为湾区企业转移的热土。

  3月19日,茂南区金融产业促进会正式成立,目前会员有50多家,包括各类金融机构、挂牌上市企业和后备企业、相关金融、类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及茂南区知名企业,将为茂南区制造业当家提供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只有好的土壤才能生长出优质的企业。当前,茂南区把2024年作为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建强招商铁军专班,突出产业链靶向招商引资。

  全力以赴开展老旧小区改造,油城墟·簸箕巷建成开业,金塘镇和上庵村等7条村分别上榜全省首批“百千万工程”典型镇、典型村,全区17个镇街全部成立商会,推动“百会帮百镇”落到实处……过去一年,茂南区狠抓县域发展、城镇提能、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实现良好开局。

  近日,位于新华街道的茂名茂泰粮油加工和交易中心正式投产。在现场可以看到,昔日的茂名市油城牌水泥厂已彻底改头换面,转型升级成为粮油加工和交易中心。

  原来,新华街道通过乡贤招商等途径,不断引入新的投资方和产业项目,不仅将辖区内一些杂草丛生、破落不堪的老旧厂房进行改建,还建设七式新华仓储等结对帮扶项目,把旧市场、旧厂址、旧铺面建成综合农产品仓储场所和综合加工销售店面,将于2028年建成一个集粮食加工生产、贸易、物流、销售、仓储于一体的粮油贸易产业园。

  今年是推动“百千万工程”初见成效的关键一年,茂南区正在持续以头号力度推动“百千万工程”,下苦功夫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一方面,围绕茂名举全市之力建设茂名新城的目标,茂南区加快茂东片区路网建设,抓好高铁沿线风貌提升,推动城市能级跃升;另一方面,推动17个镇街实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打造“形神兼备、内外兼修”的美丽圩镇。

  眼下,茂南区正在鳌头、金塘、山阁等镇布局种源及示范推广工程,加快推进武汉大学杂交水稻全国重点实验室粤西科研基地项目建设,逐步发展成为粤西水稻种源基地。同时,深化禅城茂南20条村“村企共建、村村结对”,探索成立“强村公司”,盘活农村闲置土地,推广“信”字号品牌,打造一批“茂南优品”。

  力推首批1个典型镇和7个典型村创出经验,促进2条示范线个示范点位建设,以典型突破带动全面提升……茂南区持续用好“一四五”工作法,加快建设和美乡村,奋力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上做出示范。

  ◎露天矿生态公园入选省林长绿美园,并与“六百户”民居及建筑群入选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R&D经费预计达11.79亿元,增长10%,研发投入强度保持茂名市第一

  新的历史起点,新的发展机遇。近日,茂南区委书记廖述毅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要持续以头号力度推动“百千万工程”,狠抓县域发展、城镇提能、,让茂南成为宜居宜业的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

  南方日报: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条重要途径。茂南区有着丰富的农业资源,将如何着力做好“土特产”文章,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廖述毅:近年来,茂南区大力发展罗非鱼、荔枝、水稻、花生、肉鸽等“土特产”,建有3个省级“菜篮子”基地,打造有“茂南脆罗非”等27个“粤字号”农业品牌,将继续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做好“土特产”文章。

  进一步放大乡土资源优势。围绕水稻、罗非鱼等优势,加快推进武汉大学杂交水稻全国重点实验室粤西科研基地以及鳌头万粤食品育秧中心项目建设,着力建好山阁大农农垦(广东)水稻种子研发种植基地,争取试验推广出更多像“珍珠矮一号”的明星品种;深耕脆肉罗非鱼健康养殖技术,让茂南“土特产”以“硬核”品质赢得市场。

  进一步延长产业链。建好公馆、羊角两个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大力抓好罗非鱼“一条鱼”、荔枝“一棵树”、预制菜等全产业链发展。进一步打响特色品牌,大力引导龙头企业积极参与“信”字号建设,支持合作社自主培育农业品牌,加强地理标志保护和商标注册,推动茂南名优特产出村进城、出圈入群,实现从“单一种养”到“接二连三”升级。

  南方日报:从产业兴旺到乡村振兴,要先富带后富。茂南区有着不少合作社,将如何进一步整合资源,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廖述毅:近年来,茂南区成立了合作社服务中心和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中心,发展了种植、养殖、农业服务等专业合作社642家,建成国家级示范社4家、省级示范社18家、市级示范社18家,接下来将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联合效应,整合农村资源,推动农民增收致富和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以抱团发展推动联农带农增收。围绕各镇特色农业产业,积极引导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组建或加入合作社,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变“单打独斗”为“协同作战”,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同时,利用“土地收益+经营分红”方式,推进撂荒地整治工作,盘整集中零散土地,由村集体入股、合作社经营、村民参与,高效利用农村闲置土地。

  以市场逻辑推动规模化发展。瞄准市场需求,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引导消费端与合作社开展订单农业合作,支持合作社为小农户和家庭农场提供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促进农业规模化生产。比如,在鳌头镇与万粤食品有限公司合作,建设了“全国首个加工型大米定制基地”,带动了数千亩水稻规模化种植,实现农户和企业双赢。

  引进南越文旅公司、协仁农业公司等强村企业,打造油城墟·簸箕巷特色商业街区、毛豆种植产业园等一批乡村特色产业……2023年,茂南区金塘镇金塘村集体收入达63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约4万元,两年内实现村集体、村民收入“双翻番”的目标。金塘村“盘地引企聚力”案例入选广东省委深改委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典型案例。

  以黄泥塘村为试点,盘整出约2亩闲置宅基地,通过建设标准厂房,公开对外招租;以书房仔村为试点,通过置换村民宅基地,腾出连片发展的建设用地,助力打造油城墟·簸箕巷特色商业街区;在书房仔村打造“粤治美”平台训练基地,通过宅基地入股参与开发,带动村集体、村民增收……金塘村坚持“化零为整、积少成多”理念,通过“土地租用+土地置换+土地入股”等形式,盘活225亩闲置宅基地和400亩零散耕地。

  眼下,金塘村内350亩规模化毛豆种植基地长势喜人,丰收在望。这是金塘村引入农业公司发展现代种植业的生动实践,通过集约化、科学化种植毛豆,为村集体和村民增加年地租收入约42万元,增加村民劳务收入52.5万元,实现村集体、企业和村民三方共赢。

  在村企双赢方面,金塘村还通过盘整闲置宅基地,打造占地约2亩的标准厂房,以优惠价格和优质服务,吸引汇邦电子科技公司等建设电子微型加工厂,为村集体和群众增加年地租收入约10万元。

  “为村中留守妇女等群体提供约120个就业岗位,实现家门口就业。”金塘村干部说,每年增加群众务工收入约3万元/人。“每天除了照顾家庭,还可以抽时间来这里工作,有一份收入,很好。”村民朱姨是首批进厂的工人,工作已有些年头,她说这份收入可以帮忙减轻一些家庭经济负担,家人很支持。

  如今的金塘村相较于前几年村集体经济薄弱的情况,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了,村里面的面貌也焕然一新。田野里,原本狭窄的泥泞的机耕路已经硬底化拓宽;稻田旁的人行道,也变得宽阔平坦。

  “我们在只有40万元帮扶资金的情况下,发动乡贤自筹了110万元,不仅完成既定3条村道的拓宽、硬化工作,还统一安装石凳、太阳能路灯,撬动效果大大超出预期。”金塘村干部脸上洋溢着自豪之情。

  “自从村里有了‘粤治美’数字平台,我们可以沉浸式参与村内的大事小事了,即使是远在珠三角的游子都可以及时了解家乡发展动态,很有归属感。”一名村民观察到,不少村民还主动向村委会申请流转闲置房产、田地,为村委会利用区位优势,配合“油城墟”项目建设,腾挪资源、集约发展提供用地保障。


本文由:178体育直播公司提供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