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体育直播构建“家门口”的治理服务体系

作者:小编    发布时间:2024-09-06 10:40:03    浏览:

[返回]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总体部署,也为深入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指明了前进方向。今年以来,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以实施党建引领工程为牵引,以增进民生福祉为导向,积极构建多元服务体系、汇聚多样服务功能、打造多维服务场景,深入推进党建引领“海棠红·幸福里”建设,探索具有历史文化名城特色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有效路径,凝心聚力实现党建赋能、群众添福。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严密的组织体系是党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姑苏区紧抓居民小区基本单元,通过建强组织、建优队伍、建好机制,把党的组织根系深入延伸到小区、楼栋、单元,把基层治理“神经末梢”建设成为服务群众的“温暖前哨”。

  建立健全小区组织架构。按照应建尽建、高效务实的原则,以“一小区一党支部”为主要形式,大力推进“支部建进小区里”,强化精微治理,全面构建“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组织体系,将组织触角延伸至基层治理最末端。通过“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党员找党员”等方式,推动小区党员亮明身份、主动报到、发挥作用。按照3000元/个的标准,为新建小区党支部划拨启动资金,全面激发小区党组织治理活力。目前,姑苏区共组建532个小区党支部,初步形成支部建在小区、组织覆盖楼栋、党员联系家庭的小区治理格局。

  选优配强小区党组织带头人。发挥社区工作者、“海棠先锋”、网格员“提户知人、提人知事、提事知情”优势,结合入户走访和日常了解,推选热心服务、群众认可、公道正派的党员中心户、楼道小组长、居民骨干、退休老党员、老模范、老干部等担任小区党支部书记。持续推进社区“两委”、小区业委会和小区党支部“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推动小区党组织书记与业委会主任“一肩挑”。目前,已有48名小区党支部书记、委员兼任小区业委会成员。充分发挥人熟、地熟、事熟的优势,选派42名政治素质过硬、党建工作经验丰富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到小区担任“”、党建顾问,切实加强对小区党建工作的联系指导。

  切实提升小区党组织引领力。构建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居委会、小区党组织、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小区治理运行机制,完善责任落实、日常服务、监督管理、评优评先的全链条治理机制。全面推行重大事项决策由业主委员会审查、小区党组织审核、业主(代表)大会审议,议事全程公开征询业主意见、实施结果公开发布并接受监督,决议结果与实施情况报社区备案的“三审两公开一备案”制度,全面调动社区居民参与小区治理热情,推动形成“居民的事情居民议、居民的事情居民定”的良性循环。

  国之兴衰系于制,民之安乐皆由治。姑苏区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推动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牢牢牵住基层治理“牛鼻子”,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看问题、想对策、抓落实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提高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专业化水平。

  探索完善“三圈六型”分类治理格局。姑苏区现有169个社区,各社区区域特征、人群结构、治理难点等不尽相同,小区基础设施、人居环境、物业质量等差异较大,居民民主意识、法治意识、实际需求也各不一样。按照“古城严格保护、老城有机更新、新城积极开发”三个圈层的发展思路,梳理划分“开放式街区社区、商圈型社区、动迁安置社区、普通商品房社区、老新村社区、混合型社区”等6种社区类型,结合不同类型社区的历史人文积淀、居住群体特点、群众服务需求和治理重点难点,探索形成“以文促治、圈际互动、亲缘重塑、协同共治、融合焕新、共融共创”六大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法,做到系统构建、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整体提升,实现社区治理“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大力推进小区业委会(物管会)规范化建设。根据全区12345市民服务热线以及“社情民意联系日”反映问题等方面的数据显示,超过三成的居民投诉意见与小区物业服务相关,居民的幸福指数同小区物业服务质量呈显著正相关。姑苏区坚持像抓基层党组织建设一样抓业委会建设,以“海棠红·幸福里”建设为契机,推动小区业委会(物管会)应建尽建,业委会(物管会)成员中党员占比超过50%,通过组建党支部、成立党的工作小组、选派党建指导员等,高标准打造“红色业委会”;像选社区党组织书记一样选好业委会主任,全面加强候选人人选审核把关力度,建立街道班子成员“挂钩联系”、街道党工委书记“逐一过堂”工作机制,推动146名机关工作人员加入业委会(物管会)。目前,全区已建成166个小区业委会、55个物管会,全面提升居民小区自治水平。

  全面提升城市物业服务水平。一方面,针对古城区内面广量大、情况复杂的老旧小区、零星楼和开放式街区,坚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探索形成物业城市、拆墙并院、以大带小、资源兑换、自治管理五种物业服务模式,有效改变老旧住区卫生清洁、环境绿化、安全秩序等“无人管、不愿管、管不好”的状况,切实改善居民群众生活品质。另一方面,针对物业服务较为完善的成套住宅小区,进一步加强物业服务企业合同履约监管,对群众反映强烈、质价不符的物业项目,定期实行“红黑榜”亮晒通报,将物业服务质量纳入项目招投标、政策扶持考核指标,督促推动物业服务企业履职尽责,有效提升小区物业服务质量。

  基层治理千道题,化解居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才是最优解。姑苏区聚焦群众可感可及,不断提升精细化服务水平,切实增强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全面深化“社情民意联系日”制度。在每月的第二个星期日,由区四套班子领导带队,全区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和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分赴社区一线,直面居民群众、直奔问题矛盾、直接认领难题。以3个月为一轮周期,对挂钩联系所在社区范围内的居民小区、街头巷尾进行全覆盖实地走访,切实把眼睛锁定在治理最痛点、把脚步丈量于矛盾集中处、把工作落实到群众心坎里。截至目前,姑苏区已累计开展36期“社情民意联系日”活动,全区党员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累计赴社区22867人次,接待居民群众21274位,收集问题诉求9723件,听取意见建议10676件,解决或答复19037件。

  着力打造“1510”党群服务圈。积极构建“1+8+169+N”区街社“家门口”四级党群服务阵地体系,持续深化“小巷红韵”“邻里红韵”阵地建设,盘活利用小区架空层、空闲用房、公共用地等闲置载体和低效空间,开展“微改造、精提升”,形成“千朵海棠·花开姑苏”亮丽景观。聚焦群众有感,制定“六进”“四有”“三全”小区幸福场景要素指引,市、区两级机关企事业单位联合打造64处共享惠民阵地,构建具备儿童游乐、长者娱乐、休闲会客等10项基础服务功能、群众步行15分钟可达的“1510”党群服务圈。大力推广“周末社区”“假日课堂”运行模式,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切实做到大门常开、场所常用、活动常办、服务常抓、群众常来、口碑常好。

  导入汇聚多方服务力量。建强以社区工作者、“海棠先锋”、家庭医生、社区民警、社区调解员、社区规划师、古城体检师为主体的基层治理七支队伍,注重基本服务与专业服务有机结合,深化完善协同治理机制,全面充实基层治理“朋友圈”。深化“红哨行动”服务体系,制定机关支部赋能小区治理“七个一”工作指引,明确机关党员干部下沉结对小区打造一处“幸福场景”、认领一批绿植项目、举办一场集中服务等7项重点任务,推动93家市级和173家区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结对挂钩全区169个社区,立足部门职能优势深入小区实施204个“同心同力”为民服务项目,为居民提供政策咨询、环境卫生、文化教育等服务,让群众切实感受到“生活在这里很有福气”。(图片由姑苏区委组织部提供)

  ■记者 郭文治 李静雯《 中国城市报 》( 2024年08月19日 第24 版)

  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全面调动社区居民参与小区的治理热情,推动形成“居民的事情居民议、居民的事情居民定”的良性循环。

  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深入推进党建引领“海棠红·幸福里”建设,打造“老有所养、幼有所育”的幸福生活场景。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总体部署,也为深入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指明了前进方向。今年以来,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以实施党建引领工程为牵引,以增进民生福祉为导向,积极构建多元服务体系、汇聚多样服务功能、打造多维服务场景,深入推进党建引领“海棠红·幸福里”建设,探索具有历史文化名城特色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有效路径,凝心聚力实现党建赋能、群众添福。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严密的组织体系是党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姑苏区紧抓居民小区基本单元,通过建强组织、建优队伍、建好机制,把党的组织根系深入延伸到小区、楼栋、单元,把基层治理“神经末梢”建设成为服务群众的“温暖前哨”。

  建立健全小区组织架构。按照应建尽建、高效务实的原则,以“一小区一党支部”为主要形式,大力推进“支部建进小区里”,强化精微治理,全面构建“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组织体系,将组织触角延伸至基层治理最末端。通过“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党员找党员”等方式,推动小区党员亮明身份、主动报到、发挥作用。按照3000元/个的标准,为新建小区党支部划拨启动资金,全面激发小区党组织治理活力。目前,姑苏区共组建532个小区党支部,初步形成支部建在小区、组织覆盖楼栋、党员联系家庭的小区治理格局。

  选优配强小区党组织带头人。发挥社区工作者、“海棠先锋”、网格员“提户知人、提人知事、提事知情”优势,结合入户走访和日常了解,推选热心服务、群众认可、公道正派的党员中心户、楼道小组长、居民骨干、退休老党员、老模范、老干部等担任小区党支部书记。持续推进社区“两委”、小区业委会和小区党支部“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推动小区党组织书记与业委会主任“一肩挑”。目前,已有48名小区党支部书记、委员兼任小区业委会成员。充分发挥人熟、地熟、事熟的优势,选派42名政治素质过硬、党建工作经验丰富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到小区担任“”、党建顾问,切实加强对小区党建工作的联系指导。

  切实提升小区党组织引领力。构建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居委会、小区党组织、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小区治理运行机制,完善责任落实、日常服务、监督管理、评优评先的全链条治理机制。全面推行重大事项决策由业主委员会审查、小区党组织审核、业主(代表)大会审议,议事全程公开征询业主意见、实施结果公开发布并接受监督,决议结果与实施情况报社区备案的“三审两公开一备案”制度,全面调动社区居民参与小区治理热情,推动形成“居民的事情居民议、居民的事情居民定”的良性循环。

  国之兴衰系于制,民之安乐皆由治。姑苏区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推动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牢牢牵住基层治理“牛鼻子”,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看问题、想对策、抓落实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提高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专业化水平。

  探索完善“三圈六型”分类治理格局。姑苏区现有169个社区,各社区区域特征、人群结构、治理难点等不尽相同,小区基础设施、人居环境、物业质量等差异较大,居民民主意识、法治意识、实际需求也各不一样。按照“古城严格保护、老城有机更新、新城积极开发”三个圈层的发展思路,梳理划分“开放式街区社区、商圈型社区、动迁安置社区、普通商品房社区、老新村社区、混合型社区”等6种社区类型,结合不同类型社区的历史人文积淀、居住群体特点、群众服务需求和治理重点难点,探索形成“以文促治、圈际互动、亲缘重塑、协同共治、融合焕新、共融共创”六大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法,做到系统构建、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整体提升,实现社区治理“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大力推进小区业委会(物管会)规范化建设。根据全区12345市民服务热线以及“社情民意联系日”反映问题等方面的数据显示,超过三成的居民投诉意见与小区物业服务相关,居民的幸福指数同小区物业服务质量呈显著正相关。姑苏区坚持像抓基层党组织建设一样抓业委会建设,以“海棠红·幸福里”建设为契机,推动小区业委会(物管会)应建尽建,业委会(物管会)成员中党员占比超过50%,通过组建党支部、成立党的工作小组、选派党建指导员等,高标准打造“红色业委会”;像选社区党组织书记一样选好业委会主任,全面加强候选人人选审核把关力度,建立街道班子成员“挂钩联系”、街道党工委书记“逐一过堂”工作机制,推动146名机关工作人员加入业委会(物管会)。目前,全区已建成166个小区业委会、55个物管会,全面提升居民小区自治水平。

  全面提升城市物业服务水平。一方面,针对古城区内面广量大、情况复杂的老旧小区、零星楼和开放式街区,坚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探索形成物业城市、拆墙并院、以大带小、资源兑换、自治管理五种物业服务模式,有效改变老旧住区卫生清洁、环境绿化、安全秩序等“无人管、不愿管、管不好”的状况,切实改善居民群众生活品质。另一方面,针对物业服务较为完善的成套住宅小区,进一步加强物业服务企业合同履约监管,对群众反映强烈、质价不符的物业项目,定期实行“红黑榜”亮晒通报,将物业服务质量纳入项目招投标、政策扶持考核指标,督促推动物业服务企业履职尽责,有效提升小区物业服务质量。

  基层治理千道题,化解居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才是最优解。姑苏区聚焦群众可感可及,不断提升精细化服务水平,切实增强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全面深化“社情民意联系日”制度。在每月的第二个星期日,由区四套班子领导带队,全区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和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分赴社区一线,直面居民群众、直奔问题矛盾、直接认领难题。以3个月为一轮周期,对挂钩联系所在社区范围内的居民小区、街头巷尾进行全覆盖实地走访,切实把眼睛锁定在治理最痛点、把脚步丈量于矛盾集中处、把工作落实到群众心坎里。截至目前,姑苏区已累计开展36期“社情民意联系日”活动,全区党员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累计赴社区22867人次,接待居民群众21274位,收集问题诉求9723件,听取意见建议10676件,解决或答复19037件。

  着力打造“1510”党群服务圈。积极构建“1+8+169+N”区街社“家门口”四级党群服务阵地体系,持续深化“小巷红韵”“邻里红韵”阵地建设,盘活利用小区架空层、空闲用房、公共用地等闲置载体和低效空间,开展“微改造、精提升”,形成“千朵海棠·花开姑苏”亮丽景观。聚焦群众有感,制定“六进”“四有”“三全”小区幸福场景要素指引,市、区两级机关企事业单位联合打造64处共享惠民阵地,构建具备儿童游乐、长者娱乐、休闲会客等10项基础服务功能、群众步行15分钟可达的“1510”党群服务圈。大力推广“周末社区”“假日课堂”运行模式,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切实做到大门常开、场所常用、活动常办、服务常抓、群众常来、口碑常好。

  导入汇聚多方服务力量。建强以社区工作者、“海棠先锋”、家庭医生、社区民警、社区调解员、社区规划师、古城体检师为主体的基层治理七支队伍,注重基本服务与专业服务有机结合,深化完善协同治理机制,全面充实基层治理“朋友圈”。深化“红哨行动”服务体系,制定机关支部赋能小区治理“七个一”工作指引,明确机关党员干部下沉结对小区打造一处“幸福场景”、认领一批绿植项目、举办一场集中服务等7项重点任务,推动93家市级和173家区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结对挂钩全区169个社区,立足部门职能优势深入小区实施204个“同心同力”为民服务项目,为居民提供政策咨询、环境卫生、文化教育等服务,让群众切实感受到“生活在这里很有福气”。(图片由姑苏区委组织部提供)


本文由:178体育直播公司提供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