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体育直播四川突出“三个坚持” 推动垃圾分类成为低碳生活新时尚

作者:小编    发布时间:2024-06-12 21:58:57    浏览:

[返回]

  四川省深入学习贯彻习关于垃圾分类系列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和给垃圾分类志愿者的回信精神,按照“讲政治、抓发展、惠民生、保安全”思路,将垃圾分类工作作为全局性、系统性工作,坚持“全过程”分类、“全方位”推进、“全社会”参与,统筹推进全省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取得积极成效。截至目前,全省地级及以上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40%、资源化利用率达78%,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90%,生活垃圾分类收转运体系覆盖98%以上的行政村。

  构建垃圾分类全过程管理体系。据四川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城市建设与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四川省从政策层面、设施建设、管理体系等方面着手,建立起了完整的前、中、后端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体系。为进一步明确分类模式,结合全省实际情况,制定印发《四川省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置工作方案》《四川省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关于推进全省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置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城市地区实行“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四分法,居民家庭推行“两袋两桶”分类模式,明确农村地区可结合实际采用“二次四分法”为主,“一次四分法”“三分法”等分类模式。目前,形成了内江“甜城码上收”、德阳“三定一督4+3”、广元“两分一化”等模式;9个县纳入全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及资源化利用示范县,形成了农村垃圾治理的“蒲江模式”“丹棱模式”。

  在分类处理设施建设方面,自2017年起,四川省实施了两轮城乡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的“三年推进方案”,加快补齐设施短板弱项。目前,全省生活垃圾日均无害化处理能力达6.42万吨,其中焚烧处理能力居全国第六,30个生活垃圾日清运量超过300吨的地区实现“零填埋”,餐厨垃圾日处理能力达8500余吨。因地制宜建设高温热解气化或小型焚烧设施21座、处理能力1185吨/日,有效降低了填埋隐患。大力实施垃圾分类提质增效三年行动,已完成3万多个分类投放收集点(站)建设改造,今年计划再实施3万个。

  在管理体系建设方面,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实施意见》,健全市、区、街道、社区党组织四级联动机制,统筹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力量,参与垃圾分类工作。有序推进定时定点投放,要求有物业服务管理的居民小区至少配备1名垃圾分类引导员。在全省范围开展垃圾分类标志标识排查整治,共排查问题15.8万个,已整改完成15.1万个。配置垃圾分类专用运输车辆9600余辆,地级以上城市基本建成与生活垃圾清运量相匹配的生活垃圾分类运输体系。规范收运过程分类管理要求,从严治理“先分后混”“混收混运”等现象。

  全方位完善垃圾分类制度体系。强化省级统筹,建立《四川省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提示通报约谈制度》《统筹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会议制度》,印发年度工作要点,按季度召开省级工作协调会,将垃圾分类纳入文明城市、无废城市、绿色家庭、绿色学校、公共机构示范等创建测评内容,协同推动工作落实。全省1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均建立了党委或政府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方案。深化垃圾分类“1对1”交流协作机制,全省21个市(州)与深圳市建立全面帮扶机制并常态化开展互访互动。

  高度重视垃圾分类立法工作,确保分类工作有法可依。省委将垃圾分类立法写入全会决定,省人大开展垃圾分类立法调研,省政府明确加快制定生活垃圾分类地方性法规,目前,已修订《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条例》《四川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四川省物业管理条例》,增补了垃圾分类有关规定,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省级城乡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文本。全省1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已有11个制定出台生活垃圾分类地方性法规、规章。

  强化规划标准建设,先后制定了四川省“十四五”期间的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及固体废物分类处理与资源化利用规划,配套出台生活垃圾分类导则、分类操作指南、分类收集点设置与建设改造指引、生活垃圾热解处理技术标准、垃圾分类考核办法等,确保垃圾分类体系建设达到高标准。此外,各地正规范推进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以及信息管理设施的建设。

  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分类氛围。每年召开垃圾分类现场会和业务培训会,印发垃圾分类年度宣传工作方案,出版《生活垃圾分类ABC》《生命·生态·安全》和有关知识读本,拍摄垃圾分类科普视频,建成垃圾分类科普宣传教育基地200余个,培育垃圾分类达人3000余名,发动教育、机关事务、团委、妇联等行业领域和协会、公益社会组织等参与,2023年全省开展线余万人次。

  强化垃圾分类监督,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进展情况季报制度,修订考核办法,组建省级工作组每季度对地级及以上城市全覆盖开展实地指导帮扶,强化整改落实。今年4月,上线垃圾分类“随手拍”,广泛发动群众对错误标志标识、不文明投放行为等进行拍照举报,相关部门根据线索及时督导整改,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截至目前,已上报问题33个,其中27个已得到妥善处理。此外,2019年以来,各地执法部门聚焦垃圾分类开展执法监督,共排查35524起、纠正19991起、立案查处11730起、处罚金额1572万余元,有效督促相关单位、个人责任落实。

  去年5月以来,四川省各地及时组织学习习给上海市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垃圾分类志愿者回信精神,积极推动全省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志愿服务引领,让全省垃圾分类新时尚蔚然成风。

  成都市全域推进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活动。在天府新区,组建了一支由48名退役军人组成的“绿军装”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队(后更名为“战旗红”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队),积极协助社区、小区、院落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文明劝导、分类指导等志愿服务。在郫都区,发挥“银发资源”主动性能动性,由社区牵头、街道指导对老党员志愿者队伍进行合理分工,分两组轮流值守垃圾投放点,培养堆肥池专业管理员,指导居民将家庭无油无盐的厨余垃圾及小区绿植垃圾破袋后投入到生料池内。在金牛区,志愿服务队伍自编自演《垃圾分类蜀先行》三句半文化宣传节目,将垃圾分类的各种知识巧妙地通过三句半这种喜闻乐见的形式体现,“三句半小分队”诙谐幽默的演出方式,让辖区居民在闲暇之余不仅享受到“文化大餐”,还加深了对“垃圾分类”的理解。

  绵阳市通过志愿服务与党建、新时代文明实践相结合,积极发挥党员带头作用,先后组建党员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队伍,在社区、村等基层一线带头开展垃圾分类宣讲等志愿服务活动。同时,将垃圾分类工作纳入社区治理、网格化管理,通过社区网格员和党员“双报到”,让党员干部自觉带头践行垃圾分类,做好示范带动工作。涪城区坚持“文明实践+”模式,按照“文明实践志愿者+专业人员”模式,构建了“党组织引领、干部带头、专业指导、群众参与”的志愿服务体系,引导市民从点滴做起,让垃圾分类成为新风尚,先后开展垃圾分类文明实践活动2.5万余次。

  广元市以垃圾分类提质增效为目标,不断健全志愿服务机制和制度,建立四级联动工作体系。健全“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联动志愿服务体系,切实履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职责。发挥党员干部示范带头作用。将垃圾分类纳入基层党建工作,党员、干部下沉包联社区及居住小区,带头做好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划分垃圾分类责任片区,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充分调动社会组织力量,以垃圾分类为抓手,依托“志愿四川”平台,培育壮大生活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队伍,发动巾帼志愿者、社区志愿者、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热心市民等社会力量参与垃圾分类工作。目前,全市共有垃圾分类志愿者队伍80余支。

  为解决垃圾分类基层培训师资匮乏等问题,成都市积极探索垃圾分类基层工作人员技能培训新模式,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社区大讲堂培训,搭建服务群众便民桥。垃圾分类社区大讲堂实施以来,已实现成都市261个街道(镇)全覆盖,累计培训基层工作人员1.3万余人次,为持续、高效推动全市垃圾分类工作培养了一批业务骨干。

  主动对接街道(镇)。采取送教上门的形式,主动对接全市261个街道(镇),统筹制定培训计划,个性定制培训方案,逐个扎实开展垃圾分类培训,切实解决垃圾分类基层工作人员“零基础上岗”“求学无门”等问题。

  制作专题课程。制作12期《成都市生活垃圾分类公共知识与管理实务培训教程》、编印了13套共计3万余册《成都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手册》,面向不同场景、不同层级、不同管理责任人,以生动形象的画面、浅显易懂的描述,普及垃圾分类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分类方法、常识技巧等。

  主动收集基层意见。针对基层工作人员反映的垃圾分类设施设置不便民、投放时间不合理等问题,及时收集意见建议,协调解决问题。自活动开展以来,面对面收集群众问题反馈和建议意见1500余条(其中困难问题1309条、建议意见252条),有力推动相关工作开展。

  内江市积极探索基于“互联网+”的生活垃圾分类“甜城码上收”模式,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垃圾回收效率。该模式以可回收物为切入点,城区交投主体和农村村民分别配备带有二维码的回收工具,实现“一户一码”定制分类。居民可扫码预约上门回收,过程中系统自动记录信息并上传至平台,同时依托开发的生活垃圾分类智慧监管平台对全市数据进行实时集成及深度分析。此外,利用数字化城管中心大平台实现全程智能监控,提高监管效率。目前,该模式已实现四大类垃圾全覆盖,为城市环境管理和可持续发展开辟新路径。

  值得一提的是,为发动全社会广泛参与,该市还启动了生活垃圾分类“蒲公英行动”,开展“百名书记讲分类”“百名校长在行动”“千所学校讲垃圾分类”等主题活动。注册“甜城码上收”模式商标及Logo,聘请“甜城码上收”代言人,组建“甜城码上收”讲师库,推动“甜城码上收”入脑入心。在“甜城码上收”模式下,市民“随手一扫”即可实现收益提现,生活习惯发生了由“随手扔”向“主动扫”的转变,近10万名住户加入了“甜城码上收”行列。该模式自运行以来,全市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资源化利用率达86.59%,回收利用率达38.5%,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遂宁市坚持以人为本、绿色发展,从加强分类引导、养成分类习惯、破解分类难题等方面有序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自2022年起,在市中心城区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示范片区建设三年行动,根据示范片区建设的考核评比结果,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对取得评比前三名的示范片区进行补助,激励各地打造示范片区。

  自行动开展以来,中心城区示范片区配备了标志标识正确、清晰的垃圾分类房4座、分类驿站10余套、四分类智能箱178套、智能可回收箱6座、碳中和小屋2个、AI(人工智能)智慧督导垃圾亭5座、分类收集亭239套(座)等便民利民分类收集的设施设备。新配备的分类设施设备具有人脸识别、智能感应、除臭、洗手等功能,提升了居民投放感观。

  创新趣味引导方式,通过建设垃圾分类文化墙、灯杆旗、文化长廊、主题形象字等宣传设施,营造分类氛围,潜移默化地增强居民垃圾分类意识,有效提高居民垃圾分类实效。为调动居民的分类积极性,定期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动员活动,提升居民垃圾分类知晓率、参与率,全面带动居民的垃圾分类热潮。此外,利用智能可回收箱开展积分兑换活动,居民通过正确投放生活中的各种可回收物获得积分,兑换相应的礼品,大幅度提高了居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行动开展以来,群众分类投放习惯逐步养成,人居环境得到切实改善,全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稳定保持在34%以上,资源化利用率达85%,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巴中市按照科学化、精细化、智慧化管理思路,以网格化为基础、智能化为辅助,构建监管网络。该市明确7100名垃圾分类指导员、分拣员和监督员身份,其中市中心城区拥有1766名专职人员,通过日常培训、短信提醒以及“七进”活动,担任起了垃圾分类的引导者、践行者和监管者。

  为进一步加强执行力,市、县(区)综合行政执法部门牵头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具体负责餐厨垃圾的分类监管执法,1100名综合执法队员实行网格化管理,定期“下沉”到机关单位、居民小区、经营区、公共区域检查垃圾分类情况。此外,该市还发动教育、医疗、旅游等部门(单位)以及各方社会力量参与,形成了覆盖学校、医院、A级旅游景区、星级酒店以及商贸综合体等多个领域的垃圾分类督导模式。

  目前,该市已将市中心城区230家公共机构、1300家餐饮单位、661个居民小区、4个A级旅游景区、3个商贸综合体的垃圾分类工作纳入了日常监管范围,实现了中心城区、重点领域全覆盖网格化监管。

  近日,从四川省成都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获悉,该市将陆续出台系列方案支持住房城乡建设领域施工设备、老旧电梯等实施“以旧换新”。

  2024年5月16日起,《上海市住宅工程业主房屋质量预看房管理办法》正式实施。

  近日,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住房城乡建设局以“四强化”为抓手,组建由房屋安全结构专家组成的7个房屋安全再排查严督导工作组,开展房屋安全排查工作。

  为居民提供便利生活的同时,外卖员存在不允许进入小区等实际困难和阻碍。如何化解外卖员与小区管理之间的矛盾?日前,湖北省鄂州市住房城乡建设局探索开展“暖蜂行动”,持续优化外卖配送服务,为城市基层治理注入新活力。

  近年来,辽宁省沈阳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以下简称“沈阳中心”)持续强化审计稽核工作,做好资金安全风险防控,提升政策执行力。

  近年来,山东省菏泽市单县坚持以“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为目标,以抓调研、破难题、解民忧为出发点,聚焦建筑工人需求,积极探索服务方式,以“单州家”为平台,向广大建筑工人提供精准化服务、满足个性化需求。

  直播预告 国新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 介绍切实做好保交房工作配套政策有关情况

  文字实录 国新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 介绍切实做好保交房工作配套政策有关情况

  住房城乡建设部等4部门联合印发通知 开展道路工程等4个专业勘察设计工程师注册执业工作


本文由:178体育直播公司提供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