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金融机构加力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推动一批项目落地实施,形成实物工作量,为城市更新“添砖加瓦”。
上海证券报记者自业内了解到,“三大工程”建设资金需求量大、涉及面广、社会关注度高,是今年金融工作的重要发力方向。伴随着资金流入,“三大工程”项目陆续落地见效,将有助于提升百姓居住生活水平、改善城市环境面貌、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惠南民乐大居有3个项目纳入了上海市首批次配售型保障房范畴,但存在批额难、抵押难、放款难问题,项目难以获取融资的额度。”中建八局申拓公司惠南项目书记、总经理徐卫兵告诉记者,后来在建设银行的支持下,项目的资金压力获得了缓解,工程建设也在稳步推进。
今年以来,金融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步伐加快。记者采访获悉,多家银行积极探索业务机会,成立保障性住房业务工作专班,由分行一把手任组长,牵头了解所在区域及重点客户的保障性住房筹建计划,推动项目落地转化,支持保障性住房筑好“暖心巢”。
比如,截至10月末,围绕上海新市民住房需求,支持两批、11个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上海银行业已发放贷款15.38亿元。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保障性住房体系,发放保障性租赁住房贷款394.68亿元,较年初增长21.97%。
“保障性住房建设,为金融业务发展带来新机遇。”一家国有大行的业务人士告诉记者,行里要求加强房地产政策的研究,跟进各项政策要点,对接所辖区域房管部门及重点客户,及时了解所在区域及重点客户的保障性住房筹建计划,推动项目落地转化。
“在集团综合授信额度紧张的情况下,我们优先满足‘三大工程’相关业务申报。”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周捷说,针对每个客户的不同情况,组建专业团队,“一户一策”设计项目综合金融方案。
依托建设单位自有资金及交通银行发放的4.05亿元“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贷款,佛山国际陆港保税物流中心、国际快件监管中心建设正加快推进。项目建成后,平时作为物流机构使用,能有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物流一体化运营;在应急转化时,则能保障运输效率和冷链仓储要求。
记者了解到,近期多地发展改革委召开“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项目融资对接会,促进政银企合作交流,银行业金融机构主动了解项目基本情况、建设进展、资金安排及资金需求,积极对接,精准有效投放,为“平急两用”项目提供贷款支持。
近日,北京市发展改革委介绍,组织各项目单位与金融机构进行深度对接,为联审通过的社会化投资项目提供金融支持,已推动4个项目获得金融信贷,授信总额约29亿元。新一次对接会上,又重点推介了7个融资需求项目,融资需求约13.2亿元。
“‘平时’可用作旅游、康养、休闲等,‘急时’可转换为隔离场所,满足应急隔离、临时安置、物资保障等需求。”华东一家银行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行将进一步用好用足政银企融资对接机制,积极融资融智,提供“定制化”金融服务,高效实现资金投放,以实际行动推动和支持“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伴随城市快速发展,城中村急需改造,有着近百年历史的上海唐镇小湾村,就是一个典型村落。记者了解到,目前这个城中村改造项目主要由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提供资金支持。
“小湾村项目特点是体量大、时间紧、任务重,是重大民生工程,刷新了城中村千户级项目的征收速度。”国家开发银行上海市分行党委委员范立巍告诉记者,该行与实施主体共同测算收益平衡,制定融资方案,截至目前已实现贷款发放45亿元。
在城中村项目推进过程中,银行如何保障贷款发放的及时性?“我们是绝对优先保证做到‘钱等项目’。总分行都为‘三大工程’开辟了业务绿色通道,操作上各环节高效协同、规模上确保优先配置,当项目需要的时候,资金早就已经准备好了。”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上海市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葛晓东说。
葛晓东告诉记者,随着“三大工程”的不断推进,一方面将时刻保持与监管部门、地方政府、项目主体以及金融同业的密切沟通和联动,有效解决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另一方面,也将进一步完善专项绿色通道,跟进金融服务,狠抓项目落地,确保政策性资金供给和“三大工程”资金需求的无缝衔接,全力服务好重大工程推进和经济社会发展。
本文由:178体育直播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