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水润校园 文明同济178体育直播

作者:小编    发布时间:2024-10-25 17:30:01    浏览:

[返回]

  2015年是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全体师生值得骄傲的一年。这一年学院荣膺“全国文明单位”称号。这是学院历年来所获的规格最高、创建难度最大、综合评价最高的一项殊荣,也是浙江省第一家获得“全国文明单位”称号的高职院校。

  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是一所由浙江省水利厅承办的全日制高等职业学院,坐落在美丽的钱塘江畔,学院立足浙江,依托行业,利用同济大学教学资源,以大土木类专业为主体,以水利水电、建筑艺术类专业为特色,相关专业协调发展,培养生产、建设、管理一线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建院以来,学院全体师生凝心聚力、抓抢机遇、开拓创新,尤其是近年来,学院以创建全国文明单位为动力,推动学院各项事业迅速发展。学院目前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水利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是浙江省及全国水利系统文明单位,2008年获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2011年获中国水利教育协会“十一五”水利职工教育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12年获中国教育协会“2012中国教育改革创新示范院校”荣誉称号,2015年获评全国水利职业教育示范院校。

  作为一所地方高职院校,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为什么能从众多高校中脱颖而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对于高校而言,德育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重点。多年来,学院一直以“立德树人”作为人才培养的第一宗旨,把科学精神、思想品德、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持续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同时还形成了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为育人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文化载体。学院用多年的探索实践,走出了一条知行并重、注重实效的特色育人之路。

  “我思古人,伊彼大禹,洪水滔天……”。一首悠扬和穆的《大禹纪念歌》萦绕在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校园里,也把该院师生“传唱大禹之歌,继承大禹精神”活动推向了高潮。组织《大禹纪念歌》传唱活动,这是同济职院结合水利办学特色,以“传统文化教育”为抓手,弘扬“大禹”、“鲁班”等先贤伟大精神,点亮师生人文情怀的重要举措。

  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紧紧扣住“立德树人”这一根本目标,抓学习、搭平台,提升师生素质,培养生产、建设、管理一线需要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三进’”为重点,构建课堂、校园和校外“三合一”思政教学模式。举办“道德讲堂”,把曲高和寡的大道理讲得深入人心;建“红色”网站、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弘扬和传播“最美精神”,涌现出了省优秀教师徐跃增、优秀学生陆晓旺等一批先进典型,把思政教育“拉”到身边,接上“地气”。

  以“职业核心能力教育”为抓手,将教学与专业教育、职业人培育结合,形成以职业核心能力培育为目标的教学特色,学院被评为全国职业核心能力工作优秀单位。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毕业生“双证”获取率达到100%,初次就业率达98.13%,省教育厅组织的人才培养质量调查中学院的各项指标均居于浙江省前列。

  以“文明寝室”建设为载体,打造学生公寓管理模式的升级版。通过推进“大学生生活指导和生活教育”改革、教师联系寝室、公寓学生记实考评、党团组织进公寓、营造寝室文化氛围、驿站测素质、三亮比高低等创新举措,把公寓建成为学子生活的家园、文化的花园、成长的田园,学生的总体满意率从86%提高到95%。

  以“德育导师制”为平台,完善全员育人德育工作体系。中层以上干部及高职称教师联系一个班级担当德育导师,坚持业务指导和育人相结合,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思想道德教育服务,将“思想引导、学业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等工作真正落实到位。

  学院秉持“厚德 笃学 修能”的校训,深化实施“文化铸校”战略,提炼出以弘扬伟人精神的“人”文化和体验亲水之旅的“水”文化为核心、构建“省级有精品、院级有重点、系级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格局。

  在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每年评出的“周恩来班”、“班”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创建活动已连续举办了七届,并获得了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周总理的身边工作人员和亲戚都曾到学院指导过。通过创建活动,追寻伟人足迹,承榜样力量,使“人文化”成为学院文化育人的核心力量。

  (“扬伟人精神,树厚德之人”——“周恩来班”、“班”创建活动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

  “水”文化的开发和研究也是学院的特色,走进校园到处都是“水”的符号:亲水广场、水蓝色的建筑、以水命名的楼名“水澄楼”“思源楼”、“水之声”合唱团、历代治水浮雕、大禹等水利名人像等。自2005年起,学院开展了亲水之旅系列活动,以水文化教育实践为载体,亲近水文化,宣传水知识,理解“上善若水”水利精神,举办“水文化与水利科学发展”研讨会,编印水文化研究专辑,为水利事业培养具有人文关怀的高素质人才。

  通过几年的实践,校园文化建设形成“3+5”格局。建设三项省(部)级校园文化品牌,包括扬伟人精神、树厚德之人——“周恩来班、班”创建工作、“亲水之旅”水文化教育、情感育人文化,在全国同类高校中形成特色。培育五项系级校园文化特色项目,各系根据专业特点形成“一系一品”,发挥文化育人作用。此外校园文化设施建设已成规模,大学生创业园、学生事务中心等“一园四中心”、校园标识系统、亲水广场等均已建成;精心打造了“五节二会”节日文化、典礼文化、墙宇文化、校友文化、名师文化。丰富浓厚的文化成了校园里师生呼吸汲取的“文明氧吧”。

  作为全国文明单位,学院为社会做了哪些重要贡献?近年来学院依托自身水利特色,结合国家大力发展水利事业的背景和浙江省“五水共治”工程需要,不仅为水利行业提供了大批高技能人才,还利用自身的师资、科研优势,带领师生志愿团队宣传水利知识、培训基层水利员工、服务地方水利,支援西部水利院校,协助结对村镇做好“五水共治”、农业发展等工作,获得水利一线和社会各地的好评。学院与丰家源村的结对帮扶、城乡共建工作,更获得了习的批示肯定。

  4月10日,水利系教师张晨辰带领青年志愿者来到彩虹城小学,为小朋友们带来一堂别开生面的“五水共治”的专题课。张老师用生活中最常见的案例教导大家从小养成节水节能,保护环境的好习惯。同学们积极参加互动,回答问题。最后,张老师号召大家一起为家乡的碧水蓝天贡献力量。这是学院紧密结合省委“五水共治”战略部署,开展“小手拉大手 共创美好家园”的一项活动。

  学院在志愿服务中做足“水”文章,彰显水利特色。根据任务需要,把学雷锋志愿者服务队分成多支小队,如“三关爱”志愿服务队、文明传播志愿服务队、“小水滴”志愿服务队等专门队伍。根据不同的主题开展对应活动,如“关爱山川河流”志愿服务、“我的中国梦·亲水之旅水资源保护宣传实践”、“清洁家园·共创文明”、无偿献血活动等。仅2014年就组织参加校内外志愿者活动130余场次,总参与人数4021人次,达到学院人数的60%以上。

  围绕“五水共治”中心工作,学院还积极组织力量送教下基层,选派专家参加省“五水共治”专家组,完善“一智库三平台”,组织完成“台州市水库管理培训”、“淳安县小水利培训”以及水利建设企业资质考试等180余场次培训考试,总人数达6.3万人。

  设立员先锋岗,突出党员在志愿服务中的先锋作用。艺术系宋杨老师结合自身在园林景观设计专业上的特长为小区景观河道治理制定方案;魏争驰老师在社区宣传“五水共治”和生活中的节水妙招;章卉老师利用节假日照看托管儿童……广大党员纷纷进社区、下工地,“亮身份、树形象、展风采、比奉献”。

  淳安县丰家源村是位于千岛湖西南的一个小山村,2005年学院与丰家源村结对共建。10年来,共为丰家源村解决建设资金60多万元,支持环境整治、公厕改造、村民活动中心以及水利设施建设,发展村级经济。该村被评为县文明村,学院被评为“双百结对 共创文明”先进单位。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同志对学院等单位与淳安县乡村结对的情况作了充分肯定,并批示:结对共建文明活动是推进“以城带乡、以工带农”的有效载体,符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从省直有关单位和淳安县乡村结对情况看,实际效果比较好。新的一年,要继续深入开展,把这一活动抓紧抓实。

  几年来,学院积极响应上级号召,主动参与结对共创、城乡共建、扶弱帮困等文明共建共创活动。

  江山市贺村镇是浙江省中心镇,经济发达、社会繁荣,在新农村建设中乡村文化得到迅速发展,可最近镇里想把2000多平方米的在建工地围墙绘上墙体画,一时找不到合适的施工单位。学院闻讯后,主动上门对接,组织环境艺术专业师生前往贺村进行创作,一幅幅精美的墙体彩绘,展示在贺村的街头巷尾,老百姓交口相赞。贺村镇现已成为学院“百校联百镇”的社会实践基地,双方约定将基地建设成为师生了解社情民意、增强实践意识、推动理论学习的重要平台。利用学院技术力量,为贺村镇理论学习、“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和现代农业发展等方面开展针对性地服务,特别是利用全国文明单位的创建经验带动贺村镇创建文明村镇。

  学院发挥优势与甘肃、云南和长春等地水利学校结对,成立工作组,派教师赴各结对学校开展学术交流,教学指导,安排干部来院挂职学习。学院被评为全国东西部学校结对帮扶工作先进单位。

  学院还与杭州仁爱托管中心共建思想教育基地。该中心是由学院退休党员、省“最美老干部”邵在田创办,师生利用节假日和寒暑假到中心开展手工劳动、义务支教、文化宣传等志愿服务,为托管中心及残障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实现了文明共建的双赢目的。

  作为高校单位,社会最关心的学生招生就业情况如何?多年来学院一直保持进出两旺的良好发展态势,2015年学院还成为浙江省首批可提前招生的院校。另一方面,多年来学院积极做好学生就业工作,构建毕业生就业公共服务立体化平台,学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同时,采取切实举措支持和鼓励学生创新创业,通过创业导师等方式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孵化,全面推进创业园建设。在学院的培育下,一批创业先锋从这里走向社会。学生的成就就是学院工作最好的证明。

  从单枪匹马闯市场,到30多户农户参加专业合作社,不到两年,松阳县玉岩镇百合的种植规模就翻了3倍。创造这个奇迹的小伙子就是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的毕业生周龙斌。周龙斌从设施农业专业毕业后,回乡创业种百合,面对缺资金、缺技术、规模小等难题,他一边与母校的老师联系,一边大胆实践。经过三年多的创业历练,周龙斌拥有了稳定的客户群和订单量,成立了合作社,流转土地170多亩,周边县市的种植户纷纷赶来学习……。在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自主创业的学生越来越多,这些离不开学院创业创新的文化基因。

  学院以造就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为目标,弘扬创新文化,积极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及时提供创新创业政策指导与帮助,形成“学院助推学生创业、学生个人自主创业”的生动局面。建成1500平方米的大学生创业园,把创业园作为创业实践基地,充分发挥其孵化器作用。学院对入园项目完善资金支持、场租减免等优惠政策,通过“创业园”着力实施体验式素质训练,探索了一条在市场经济发达地区如何提升高职学生创业创新能力的新路子。学生的创业热情高涨,他们中有新产品开发申报专利的豆鑫帆、在水利建筑行业初露头角的肖昌平、扎根山区做大百合产业的周龙斌、一路前闯的纺织企业掌门少帅王宇轩、追寻设计梦的设计总监糜敏……

  (学院学生参加2014全国“挑战杯”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获一等奖)

  几年来,学院坚持立足水利办教育,在水文化的浸润下,一路与文明同行,实现文明创建与学院事业发展“同频共振”。相继获得了全国水利职教示范院校、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全国水利职教先进集体、中国教育改革创新示范院校、全国职业核心能力工作优秀单位、省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鲲鹏水击三千里,争舞潮头意气豪。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将以获得“全国文明单位”为新的起点,以更加清晰地创建思路、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巩固深化创建成果,为水利事业的发展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本文由:178体育直播公司提供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