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景观学与美丽中国建设专业委员会青年设计师专访活动正式启动,通过分享他们对于设计的独到见解和创作理念,充分发挥优秀人才的示范引领作用;共同讨论青年设计师的社会责任,推动社会向更加创新、可持续和包容的方向发展。
本次邀请到的嘉宾是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生态景观建设研究院副院长、总工程师关午军先生,他多年来从事景观实践、理论研究及教学工作,立足“本土设计”理念,秉承“研究性设计与设计性研究”相结合的原则,着眼于景观学、生态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交叉互动。
关午军:大家好,我是关午军,现任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生态景观院副院长、总工程师,至今已有18年的工作经验。这些年,我也见证了中国风景园林事业重要的阶段性发展,主持并参与了众多设计项目,涵盖生态修复、城市公共空间、城市公园、产业园区等类型。
CLA:可否请您同我们分享一下您的代表性设计项目,在项目设计中又有遇到过哪些挑战?
关午军:当然可以,我主要分享几个比较有特点和挑战性的项目吧。首先想分享的是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总体生态修复项目。这一项目规模非常大,规划面积达到1513公顷,生态修复面积达到214公顷。
整个项目工作历时六年完成,我们主要面临的挑战包括:北方地区高海拔、地形复杂、气候严苛、生态脆弱,如何进行大尺度的生态修复?在国内经验空白的情况下,如何进行顶尖场馆的建设?同时,我们还要考虑设计不仅满足奥运会赛时的比赛需求,还能满足赛后的持续运营需求。
作为绿色奥运的北京样板,这个项目向世界展现了中国工程技术实力和文化自信,也得到了国际赞誉。赛后,这里转变成了一个大型的生态度假区,成为北京的一大特色打卡胜地。
其次,想和大家分享的是北京副中心绿心起步区景观设计项目。项目面积约50公顷,位于北京副中心核心区,包括大剧院、博物馆和图书馆三大城市地标,以及文化区、起步区。
我们面对的挑战是如何利用统一的景观底盘、景观元素来统筹市政、建筑、地铁、交通等复杂功能?如何用景观的手法来将所有功能以最合理、最舒适的方式串联起来?目前这一项目已经基本完工,我们也以它为起点继续向大运河北侧延伸,进行更加系统性的研究。
最后想分享一个比较有特点的项目——重庆两江四岸核心区朝天门片区治理提升工程。作为重庆市“一号工程”,我们围绕重庆市两江四岸核心区,在沿线公里长的滨江空间及朝天门广场进行系统研究,开展更新设计工作。目前已完成全部方案设计,进入工程实施阶段,朝天门门洞及码头大台阶已如期基本完工。
设计团队以生态与文化为价值导向,依托现状因地制宜地打造了十余处独具特色、新旧交织的市民共享节点,对两处城墙遗址提供了保护展示方案,作为绿色低碳发展背景下的城市滨江空间更新工作,具有典型性和借鉴价值。
CLA:您认为影响项目设计的重要因素有哪些?一个优秀的设计团队/设计师要具备什么样的专业素养?
关午军:一个项目如果能够成功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绝不仅仅是设计方面的单一作用。首先,决策方、建设方、主管甲方、具体施工方、设计方等各方之间的契合点、价值观和具体方法都需要达成一致,才能完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作品。
其次,项目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与业主的良好沟通。设计团队和业主需要共同讨论和思辨,带动所有人往同一个方向努力。此外,设计团队需要非常虚心地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包括上级、平行合作方的意见,以及使用者的反馈。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汇总这些意见,并用专业知识客观分析,才能得出最优的设计方案。
作为风景园林师,我们在许多项目中扮演的更像是综合性导演的角色。我们的专业教育使我们具备美学、工程、生态、规划、造价和文化等多元化的知识,这让我们能够在专业领域统筹和协调各方,总控全局。
举例来说,我们在修建公园等城市公共空间时,需要考虑安全性、结构坚固性、生态友好性、美观性等方面。不同专业的人在各自领域会比我们更有优势,但我们需要综合所有这些因素,得出一个最优解,这就是风景园林师的专业素养所在。因此,我认为在复合型项目中,设计团队需要发挥总导演的作用,带领不同的团队,将各自的优势凝结在一起,这样才能将项目做成功。
CLA:您多年来不仅从事景观实践、理论研究,还有参与高校教学工作。请问您对于青年设计师能力及素养提升方面有哪些建议?
关午军:目前,国内的景观设计教育在基本功、法律法规和软件应用等方面已经非常出色。但近一两年的情况让我们认识到,需要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城市运营思维。
我认为,从设计、策划、规划、建造到运营是一个完整闭环思维。传统上的设计院和设计团队大多只关注规划、设计和建造,认为这些是我们的本职工作。然而,现在我们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我们也需要考虑项目如何持续运营、如何有效地花费每一分钱。例如,虽然从城市美学角度来看,阿纳亚的设计并不算特别惊艳,但其核心在于早期就将城市建造与城市运营相结合。这种从城市运营出发的思维,对我们的设计实践有着重要的启示。
未来的景观设计师应该尽早转变观念,培养高质量的运营思维。例如,在规划一个公园时,可以考虑谁来运营其中的咖啡馆?设计师完全可以自己投资、运营这些项目,这样不仅能带来更有价值的设计,也能创造出更多的实际成果。青年设计师应尽早转变观念,将城市运营思维融入项目设计中,这将为景观设计领域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
CLA:您一直秉承着“研究性设计与设计性研究”相结合的原则,您是如何看待一些创新性技术在项目设计中的应用呢?
关午军:我一直秉持着非常欢迎和积极的态度。我认为人工智能(AI)等新技术是为了更好地解放生产力、提升我们的工作效率。未来即使AI能处理大部分重复性工作,人类在设计中的角色依然重要。设计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涉及到人类情感和创意的沟通。
在城市建设和设计过程中,决策者、资本方和施工方之间的情感沟通和相互信任是至关重要的。这种人际间的交流和信任,是机器在短期内无法替代的。设计学与传统的工科或文科不同,是一个独特的领域,具有统筹和创作性。我们不是通过实验得出新型的产品,而是通过点石成金的创作性过程,汇总所有信息后,产生出令人意想不到的优秀设计。
未来AI肯定会在设计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但这不应该成为我们恐慌的理由。相反,我们应该拥抱技术,将其作为提升自身能力和效率的工具。尽管未来会淘汰一些设计岗位,我相信仍会有大量真正热爱设计的人留下来,他们将继续创造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CLA:对于有志于从事设计领域的年轻设计师与在校大学生们,您有什么建议?
关午军:面对新技术的迅速发展时,我认为景观设计师应该以积极和开放的态度去迎接这些变化。首先,要有信心,景观设计这个专业依然非常有魅力和成就感。我们需要静下心来,问自己是否真的热爱这个领域,并树立清晰的职业路径。
其次,学习和工作时需要带着“赚钱”思维——我所谓的“赚钱”是指项目的自我造血和可持续性。通过可持续发展的思维,可以更好地参与到项目的后期运营中,将整个产业链做得更加细致和高质量。
此外,未来的景观设计师可以结合更多的跨学科知识,如金融、管理、AI等。设计学本身是一个通用学科,能够解决非常复杂的问题,通过与其他领域的结合,我们可以拓宽视野,打破学科边界,避免走进狭窄的死胡同。
虽然新技术的变革会带来一定的恐慌,但这也是一种机遇。这正好为我们提供了更多时间去提高我们的专业深度和广度,并且技术的进步将为我们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发展方向。未来的设计师不仅仅是局限于传统的设计工作,而是能够跨界发展,形成“设计+”模式,创造更多的价值。
总之,我希望年轻的设计师们能够积极适应新技术的变化,不断提升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和多元知识,保持开放的心态,迎接时代的变革。
关午军:景观设计行业和学科这几年有了显著变化,包括一级学科的调整。这种变化不是降级,而是一种转型。观察近几年的国际、国内走势,我们可以看到学科的转型使得景观设计变得更加实用和具体。
如果学生未来希望在大学任教,现在需要的准备与之前有所不同,首先需要更多地拥抱市场和具体项目。作为未来的教师,除了教学和科研这两项主要工作外,更需要关注实际项目的需求。教学和科研的终极目的不是为了教学而教学,也不是为了科研而科研,而是为了实际项目的应用,为了让人们能够安居乐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未来想从事教学的学生,需要深入参与实际项目,积累丰富的实战经验。在科研方面,需要注重研究成果的实际应用,为行业发展和学生就业提供切实的帮助。建议学生在做学术研究的同时,拓展跨学科知识与视野,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关午军:这两年,我们确实都遇到了一些经济下行的压力。但是,作为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我们的项目储备和研究方向依然丰富多样。对于人才的要求,我们始终欢迎更多水平高、有志向从事这个行业的青年加入。总体来看,这几年对于招聘人才的要求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我们更看重他们的综合学习能力,除了基本功之外,还希望他们能保持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精神面貌,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用自己的方法把事情做好。
对于那些具有积极心态、综合学习能力强的年轻人,我充满期待和信心,相信他们能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进步。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成立于1984年,隶属中国科协,挂靠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景观学与美丽中国建设专业委员会简称CLA,成立于2016年底,是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下属分支机构。由多位来自生态、地理、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建筑、城市规划、环境工程、土木工程、景观设计及新农村建设等领域的专家学者联合创办。针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CLA提倡以景观学为应对途径,使之成为集认知与分析、规划与设计、营建与管理的科学和艺术结合学科。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大街100号(北楼)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一层 Email:
本文由:178体育直播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