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设计专业隶属浙江师范大学设计与创意学院,其前身是1999年成立的艺术设计专业环境艺术设计方向,2012年教育部调整颁布实施新的本科专业,升格为环境设计专业。近年来,环境设计专业致力于社会公共服务,助力乡村振兴与城乡环境更新,逐步形成了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优势学科专业体系。
郑军德,博士生导师,教授,浙江衢州人,德国柏林艺术大学建筑设计硕士研究生毕业,现为浙江师范大学设计与创意学院院长,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金华市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建筑学会会员、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理事、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艺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浙江美术家协会综合艺术委员会委员。主持完成国家级和省级科研课题4项,主持完成各类横向课题80项余项,课题经费达1500多万元。30余篇论文及作品在国内各类核心刊物上发表,出版专著3部。
主讲课程:《建筑设计基础》《居住室内设计》《商业空间室内设计》《表现技法》
施俊天,“双龙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金华人,苏州大学艺术设计与浙江师范大学教学与课程论双硕士研究生毕业,国家公派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建筑学院访问学者,现为浙江师范大学乡村景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在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中,他和他的团队挖掘江南“诗性文化”,拓展“诗性景观”设计理路及营造方法,努力构建具有江南乡村特色的“诗性景观”建设学派。主持各类纵向横向课题60余项,横向课题经费达2000多万元。20余篇论文及作品在国内各类核心刊物上发表,出版专著2部。
主讲课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园林设计》《建筑设计基础》《城市公共空间设计》
环境设计专业致力于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素养、创新实践能力、创意思维能力和跨学科的全局视野。使学生具备环境设计创作、研究及专业知识迁移、交叉和重组应用的能力,能够在相关院所、企事业单位从事设计教育、人居环境等方面的设计研究和创新实践。
环境设计专业近年来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方面表现突出,紧密结合地方环境建设发展需求,在专业建设中强化乡村环境文化研究与设计、校园环境文化研究与设计、乡土建筑与地域文化研究与设计等,力求具有鲜明的特色。近年来打造了60余所彰显教育理念和文化品位的中小学校园,80余个美丽乡村样本,项目得到新华网、百度网、凤凰网和学习强国等12家国家级、省级媒体关注,累计报道68篇,并得到了地方政府的高度评价。
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有《制图基础与测绘》《材料与构造》《环境照明设计》《家具与空间设计》《公共空间室内设计》《园林植物应用》《村镇景观规划与设计》《居住小区景观规划与设计》《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景观设施与空间设计》《环境工程项目实践》等。
《村镇景观规划与设计》课程聚焦国家新农村发展战略,引导学生关注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通过挖掘地方文化内涵,提炼村落核心文化;剖析传统文化景观,设计新的景观文化。使学生了解掌握景观调查、分析、评价、决策、规划、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
《环境工程项目实践》课程为导师综合项目课程,课程的任务是启发、引导学生进行一个综合性设计项目的研究。以学生学习为主体,以解决实际问题为课程任务导向,让学生充分选择和利用最优化的学习资源,在实践体验、内化吸收、探索创新中获得较为全面的知识和专门技能并获得自身发展,形成了教和学的实践型新模式。
环境设计专业目前拥有一支全职教师12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博士6人),国家高端外专1人和外聘教师10人(其中专家教师4人、讲座教师3人、实践导师3人)相结合的教师团队。并以“科研中心”形式组建了跨专业团队,团队成员由环境设计、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雕塑等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组成,体现了多学科交叉性、互补性特征。
专业实践教学依托浙江师范大学乡村景观文化研究中心、社会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浙江师范大学信息传播中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分中心)、数智创意设计实验教学中心(省级重点)、视觉艺术实验室等教学科研平台开展,充分利用俞孔坚教授领衔的“浙师大-北大设计学中心”资源开展人才培养工作。
环境设计专业毕业生具有设计服务和设计管理能力,可进入设计机构从事设计、管理等方面工作,以及在各级各类院校、科研部门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从历年毕业生的就业统计反馈看,环境设计专业50%左右的毕业生就职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杭州的知名公司(如:北京土人景观、浙江佳境设计研究院、上海联创设计公司、绿城集团、万科集团等),通过几年的历练大部分成为公司的设计骨干。近三年在教育厅第三方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评估中环境设计专业平均就业率为98%,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满意度较高,毕业生对母校的总体满意度近三年为95%左右,研究生录取率保持在15%以上。近年来多名学生被中国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爱丁堡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院校录取深造。
本文由:178体育直播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