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体育直播团队 景观院结构专业组:我们的跨界学习之路

作者:小编    发布时间:2024-04-22 14:54:41    浏览:

[返回]

  2017年初,中建西南院在市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下成立了景观设计院。于是,五个有梦想、敢创新、勇尝试的结构青年碰撞在了一起。初识景观我们便发现景观不仅是花花草草,而是一门多领域融合的学科,景观院的小伙伴们也是个个身怀绝技,懂得了城市规划,做得了建筑设计,算得了工程造价,认得了大千植物,并且一直在学习新知识接触新技术的道路上前行。景观院一直保持着专业间的交流与学习,各专业不只沉浸于固有专业的探索,而是时刻将本专业最前沿的知识与技术及时与大家分享交流。

  传统观念中,桥梁设计原本是桥梁结构工程师的专属,而我们的景观设计师们通过多年的跨专业学习,将景观桥梁与城市规划有机结合,在保证结构稳定可靠的前提下,更加注重桥梁对城市交通长远的影响。使桥梁设计与环境生态学进行融合,将其上升到解决被切割的大地物种的生存与繁衍的高度;将桥梁设计与结构力学相联系,呈现出力与美的结合产物;还将桥梁设计与历史文化、艺术设计等专业协调统一,创造出与环境浑然天成的时代经典。

  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下,我们深感,作为一名结构设计师,不应该仅仅将自己定义为建筑行业从业者,而是要形成与之匹配的一套专业体系。于是,我们迈出了跨界的第一步。

  景观既过程,景观亦是动态的。一步一景,移步换景。景观之中,不仅有绮丽的楼阁,还有流水的小桥,曲折的小径,休憩的小亭,踱步的木台。这些基底就是,建筑、桥梁、道路、构筑物。

  初入景观,桥梁、道路、水利我们之前从未接触过,但一个个现实的问题却接踵而至。隔行如隔山,这就是我们最初遇到的困难。让环境改变自己不如主动去适应环境,于是我们反客为主,主动学习规范、请教资深专家、定期分享经验。我们从建筑入手,逐步拓展,温故学习,逐渐掌握其他相关专业知识,并把这些知识融入到具体的各个项目当中去,从而促进了不同专业间的融合,碰撞出了火花。

  一路走来,有坎坷辛酸也有累累硕果,我们遇水架桥,随台地筑挡墙,伴湖畔起平台,渐渐在绘制景观这张蓝图时游刃有余,最终实现了由单一传统建筑结构向复杂多元景观结构的蜕变。

  过去的景观设计更注重形态,大多是采用传统的建筑材料如钢筋、混凝土来完成效果的表现。而现在的景观则更讲究人的参与性,那么设计时就需要考虑直观体验,而这些感受往往都是体现在建筑材料的选用上。当现代都市少了温度,我们又将如何在设计中给人营造出一种温暖与陪伴的感受呢-我们发现,竹、木具有重量轻、力学性能优良、触感温和、吸音隔声、节能环保可再生等特点,但是对于木结构与竹结构的设计方法及理论没有传统结构成熟,可借鉴学习的案例也较少。团队中有海外留学经验的小伙伴主动承担起了搜集了相关国内外学习资料以及案例的任务,我们一同迎难而上、攻破难关,还因此受到了院副总工程师刘宜丰以及钢木结构装配式建筑结构产业研究中心中心团队的支持,顺利地完成了三圣花乡转型升级项目中配套建筑红砂印象(木结构)、构筑物花乡农居(竹钢结构)、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丹景台项目(竹钢结构)的设计,在现代城市中打造出一个个津津乐道的人文景观。

  刚刚结束的2020人工智能大会上,马云提出了一个新观点:原本需要30到50年的数字化进程将缩短到10年到20年。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进程都在飞速的发展,“数字景观”也是行业内大力提倡的口号,相信景观行业在不久的将来也会有一套真正的大数据背景下的理论支撑体系。

  面对越来越多变的方案,越来越复杂的形体,越来越紧张的设计周期,越来越大的项目规模,技术实力与生产效率亟待提高的问题也迫在眉睫。虽然我们已经不是设计行业的后浪了,但是学习新知识的热情不减当年,兄弟五人研究参数化设计软件,学习编程语言,将其融入并应用于结构设计中,让我们的设计理念紧随时代的发展,总结出了一套属于我们自己的设计理念。

  熟练地运用参数化设计工具可以让我们轻松地完成空间复杂形体的设计,并且可以快速地根据结构受力进行形态拟合、曲面优化、曲线找形,最终设计出一个个造型优美的建筑、观景塔、高空栈道、悬崖挑台等网红打卡地。我们又将计算机编程与参数化设计工具进行结合,对做过的项目进行归类总结,求同存异,编制出一个个我们自己的模块化设计程序,以此替代同类工程的重复性机械工作。我们申请并完成了课题《中小跨径景观拱桥结构参数化联动设计研究》,编制的程序可以实现直接读取桥梁方案模型,并自动选型,联动结构软件进行计算,同步输出计算结果结果,对结果根据规范进行评价,并生成桥梁结构三维实体模型等一套全自动设计流程,使得软件可以完全替代结构设计人员对该类桥梁进行设计,以往人工设计需要3个小时的时间程序自动完成仅需要10秒钟,大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景观院成立至今,我们秉承着科技立国、科技立院、科技立组的原则,通过数字化的科技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在“公园城市”的口号以及业务量骤增的环境下,实现了不增加人力成本便可以满足生产的需求的目标。

  “挑剔”的现代人对环境空间的美感要求越来越高,它将朝着更加艺术化的方向前进,而艺术创作绝不应局限于传统工艺的限制,那么,迈入最前沿的新兴技术—3D打印技术是必然的结果。传统工艺无法满足一些造型飘逸、线性流动的造型设计,譬如具象化流体一般的景观装饰,或是由任意曲面延伸而成的构筑物。而3D打印技术,可直接将这些参数化模型通过打印设备变为实体,所见即所得。

  在爱成都、迎大运的口号下,驿马河公园是迎接大运会的重点项目,我们勇于创新、敢于突破,不仅将3D打印应用于构筑物,更是将传统结构与新兴技术结合,将其应用于桥梁领域,创造全新的3D打印桥梁。这种技术新、周期短的情况对于我们结构设计师来说,如何保证3D打印实体的结构安全成为了全新的挑战。运用3D打印的目的之一,便是取消以往“结构构件-装饰构件”的结构形式,而使整个打印实体成为“力与美”结合。同时,打印所使用的新型聚乙烯纤维其力学性能也有别于我们所使用的常规材料。所以对于我们来说,除了需要对这种新材料有足够的了解之外,更需要我们与景观设计师更密切的配合,充分发挥新材料的优势,与景观设计师共同创作出造型优美、结构合理的作品。

  跨界的目的是为了融合,但其根本意义是创新。当设计师学习到了相关专业的知识后,怎样将各专业的知识融合则是另一个难点。就好比在化学的概念里,景观设计是溶液,我们需要找到能溶于此液体的溶质,并且使其能产生新的化学变化--创造出新的景观设计才是跨界融合的最终目标,这也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成都市是“公园城市”的首提地和示范区,景观设计院已经在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道路上绘制出了一张张美丽的蓝图。科学技术在不断更迭进步,跨界融合也是永无止境的。作为行业的领军者,我们将借鉴以往的经验,开拓更新的思路,前路漫漫,任重而道远如是也。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本文由:178体育直播公司提供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