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体育直播绿色社会工作视角下的参与式阶梯赋能策略研究以深圳市可持续园艺师培育项目为例

作者:小编    发布时间:2024-08-13 07:43:50    浏览:

[返回]

  随着社会环保意识的普遍增强,居民对于绿色环境的需求愈来愈高,人和自然和谐相处成为绿色环保、社区建设的重要指标,同时伴随着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社区营造中绿色社区建设越来越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特别是深圳市推广建设的社区共建花园项目。本文以绿色社会工作理念为切入点,结合社区赋能理论、公共参与阶梯理论依据,运用案例研究和文献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万科公益基金会“绿益计划”支持的深圳市可持续园艺师培育项目为例,基于社区共建花园类的绿色社区环境治理项目,展开具体探究分析项目推行过程的经验,并由此提出以“可持续园艺师”参与式阶梯赋能类项目,助力绿色社区共建营造的可行性建议与行动策略,即以共建花园为媒介,促进社区融合共治;让参与作为方法,助力社区阶梯式共治;以标准化成果为抓手,促进进一步迭代和推广等。

  2021年,深圳市出台《打造‘世界著名花城’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在《“世界著名花城”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的基础上,推进“八年形成规模,十年产生影响”的目标。其中社区共建花园作为城市绿色公共空间的一种形式,是花城建设“八年成规模”的重要组部分,是引导公众参与城市建设管理的创新模式[1]。截至2022年,深圳市已建成240个社区共建花园[2],社区共建花园承担了促进城市公共空间改善和社区和谐互动的重要功能。在一项针对深圳市内9个已建成的社区共建花园的实地调查中发现,现有的社区花园类型多样,根据社区特色和居民需求有差异化的风格与主题,但总体而言,由于缺乏专业人员定期组织活动和可持续理念倡导的缺失,社区居民在花园建设、使用和维护等方面参与度较低,与公众参与共治共享的社区花园建设目标尚有差距[3]。

  建设社区共建花园不仅是城市自然景观上的构筑,更是人与人、人与环境的和谐社会关系的构建,笔者认为具有跨专业视角、具备可持续发展观的社区工作者共建花园中扮演重要角色。他们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社会工作行动策略,主动或被动协调多方关系,从人文社会科学的视角调动居民参与知识生产、共同策划行动、协力计划实施和结果评估,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生态自然基础理论与园艺技能,将科学的生态、园艺知识转化成当地居民理解的在地知识,进而引导居民从自然科学的视角理解社区[4]。但从目前开展的实践项目现状来看,深圳市社区共建花园的建设和维护还是主要依赖于城市管理职能部门,以及部分积极个人,具备扎根社区理论和专业园艺技能的绿色社工群体,以及此群体的系统性培育和组织发展尚未受重视。因此,本文将基于绿色社会工作赋能发展视角,以深圳市“绿益计划”可持续园艺师培育项目为例,基于深圳共建花园可持续运维需求,探索可持续园艺师的培力组织模式,促进绿色社工组织建设的专业化、可持续发展。

  社区共建花园是以社区公共空间为载体,在不改变现有空间属性的前提下,利用住宅小区、街区、校园以及单位附属绿地等低观赏性或管理粗放的边角地,致力于提升社区居民城市管理参与度、优化景观与生态环境、构建社区和谐人际关系,进而促进社区营造与社区共治。区别于由政府主导建设、政府投资为主的传统公园项目,社区共建花园强调“可参与”、“亲自然”,通过调动专业力量、社会组织、社区居民等积极因素,以共商、共建、共治、共享方式进行园艺活动和社区环境提升的场地,构建共治社区与服务社会的平台[5]。深圳共建花园类型丰富、覆盖面广,大致分为小区型、街边型、校园型、单位型以及屋顶型等,均属于绿色社区环境治理类项目范畴。2.可持续园艺师

  “可持续园艺师”由《绿见社区·益创未来——深圳社区环境可持续发展支持计划(后文简称“绿益计划”)》中“可持续园艺师培育与社区共建花园运营项目(后文简称“可持续园艺师培育”)率先提出。可持续园艺师,隶属于绿色社会工作者范畴,指专注于社区共建花园建设、运营与维护等工作,具有一定园艺专业技能和社会组织动员、设计服务综合能力的个人和群体。区别于专门从事园艺科学技术实践与研究的景观园艺师,也不同于传统社区社工,可持续园艺师秉持“可参与”、“亲自然”理念,重视对社区本底资源盘点整合、联结调动,以居民参与公共事务的不同阶段为活动内容设计依据,通过焦点讨论法、社会学田调与城市空间研究方法、参与式设计、公共协作等跨专业多元工作手法,对社区居民进行不同阶段的宣讲、联结、赋能和共同决策,与参与共建花园的社区居民、相关利益方、生态专家学者、城市空间专业设计者等群体,共同搭建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生态服务空间。(二)理论背景

  全球频发的环境生态危机引发了人们从正义观的视角看待环境破坏的后果,环境产生的危害多由承担,环境问题背后隐藏的是人与人之间的非正义,服务于的社会工作也因此关注到受环境非正义压迫的人群,并重新审视“人在环境中”这一社工秉持的介入视角中的“环境”内涵[6]。过往社会工作对于“环境”的认知主要聚焦于社会环境,而绿色社会工作视角下的社工实务则更注重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主张透过人们既有的社会基础和人与自然的观念来实现环境正义和可持续的美好生活[7]。绿色社会工作从结构化视角维护环境正义,通过保护环境、改善生态增强人们的幸福感,不再视“环境”为满足人类需求的资源和手段,而是以自然环境为中心,一方面为提供减少健康风险、减灾防灾等方面的支持[8],另一方面重视人和生活实体与物理环境的关系,动员民众与资源,通过社区社会工作解决环境议题和倡导[9]。因此,绿色社会工作视角下的专业工作者在复杂的人与自然关系中承担多重角色,既需要具备自然生态相关的知识,也需要具备组织动员公众的技巧和方法,以自然环境和生态议题为载体,介入人与人、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促进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自1990年代,“赋能”(empowerment)受到社会工作实务者和研究者的重视,赋能理论认为环境的排挤和压迫遮蔽个人、社群和社区的潜力,因此需要激发服务对象的潜在动力,链接外部资源帮助他们增强社会参与能力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10]。社区赋能(community empowerment)是将赋能的概念运用到社区实务中成为社区工作的一项强项元素,社会工作者可以从社区资产(asset)的观点出发,协助社区看到自己的优势,通过能力重建(capacity building)、组织和凝聚共识的方式为社区赋能。

  公众参与社区共建花园建设作为一种创新的公民社会治理方式,赋予公民自主营造生活环境的主权,藉由公民的充分参与来处理空间与社会的议题[11]。在探讨公众如何参与社会治理的相关研究中,谢里·安斯坦的发表《市民的参与阶梯》当中提出的阶梯理论具有重要影响意义,认为公众参与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八个循序渐进的阶段——操纵、引导、告知、咨询、劝解交流、合作、授权和共同决策[12]。如图1,这八个阶段又可以概括为四种参与程度:第一,政府按照自己的意愿操纵公众参与、以公众参与的形式引导公众对政府的支持为假参与;第二,仅把信息告知公众、公开咨询和听取参与者意见为表面参与;第三,公众与政府形成互动交流合作为较深层次表面参与;第四,重新分配权力,通过协商和责任的联合承担,授予公民问责的权力和权威以及赋予公民完全决定和控制执行资金的责任为深度参与。

  公众参与社区共建花园建设作为一项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社会行动,公众参与阶梯理论可作为组织动员公众进行不同深度的“可参与”,提供一定的理论与路径设计基础。

  自2020年起,深圳市社区共建花园项目通过两年的全面推广,由市级和各区城管局和街道社区快速兴建起许多共建花园。但经回访调查发现,现存的共建花园存在以下运营和维护困境:由于缺乏定期的合理维护,出现粗放管理和不专业管养,部分花园的绿植和设施遭到破坏;花园建设的前期未有与当地居民建立连接和动员居民参与,仅由第三方机构负责,无法让参与共建的居民与花园产生深度连接;忽视社区居民参与的重要性,仅由专业的园林公司照顾,共建花园的“共商、共建、共治、共享”意义旁落,未能实现社区共建花园作为个人与群体组织联结的载体意义。社区共建花园涉及的养护植物与调动社区参与需要复合型专业能力,花园从前期调研、中期落地到后期维护是一个费时费力、长期缓慢的过程,因此,社区共建花园需要培育可持续园艺师,以专业工作者的身份扎根社区,组建一支具备专业技能和可持续运营管理能力的居民团队。

  由万科公益基金会资助、深圳经济特区社会工作学院主办的“绿益计划”中支持的“可持续园艺师培育与社区共建花园运营项目”,即针对目前社区共建花园营建中跨专业绿色社工人才欠缺,社区工作方法不完善、不系统、不科学的现状,招募社区园艺爱好者志愿者或社工,进阶式培育扎根社区,参与共建花园共营的可持续园艺师骨干和社群。

  整体培育计划是依据现有深圳市社区共建花园现状以及不同参与深度,如图2,基于深圳龙华、南山、罗湖不同区域已建成的花园服务空间,项目设置园艺、设计、社群组织动员三个版块,组织参与者完成初、高级具体培训内容(课程内容包含植物养护繁殖与堆肥、花园空间参与式设计、花园生态营造、活动服务设计等),并以“共学+共建+协作+分享”的组织模式,对实践项目地花园空间进行种植、管养、参与式运维等多维度优化迭代,进而完成小组和个人的课程考核指标,最终实现个人和社群能力提升。

  项目期结束后,完成赋能和实践考核的学员,可就近推荐至社区共建花园进行运维实习,并利用获得的园艺专业技能和社群组织动员能力,逐步自主发展在地社群建立并保持活力;而共同形成的可持续园艺自组织社群团队,也将持续作为该成员的长期咨询智库与资源支持,为其提供相应的专业咨询与进阶能力提升学习。

  整个阶梯式培养模式,既是个人专业技能的阶梯式学习的过程,也是个人与社群逐步深度化、专业化、系统化参与基层“绿色社会工作”的进阶系统的建立,更是逐步引导所服务的社区居民未来能够逐步深入参与社区花园共建的行动框架。

  以社区可持续园艺行动者赋能为基础,联合现有的可持续园艺社群的资源,培育致力于社区共建花园维护、做花园运营的可持续园艺师。通过赋能有意愿的行动者,佐以可持续园艺社群的浸泡,以可持续园艺社群孵化建设为途径,基于落地的花园设计带领实践活动,助力社区共建花园实现可持续化维护和运营,实践社区花园可持续优化迭代,探索实践一套社区花园可持续社群化运营管理模式。

  项目基于社区赋能理论和公众参与阶梯理论,设计包括初阶与进阶的阶段化的可持续园艺师培养计划。课程内容除生态气候、园艺景观等知识外,更注重强调在一定园艺技能的学习上,动员社区多方“可参与”能力的培养,课程中通过体验、归纳、反思与应用等参与式协作策略,为学员以及学员未来进入的社区服务场景,提供共创、共建、共维的理论和行动参考。1.初阶培养与考核

  初阶培养课程聚焦植物种植和养护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适用于社区共建花园的志愿者、园艺爱好者。初阶课程持续两个月,旨在为园艺爱好者提供植物繁殖、花园养护等景观面向和社区调查、社区园艺活动策划等人文面向的知识与技能支持。课程包括:

  (1)场地调研与生态营造。学员们通过实践基本的社区调研方法与人文观察法,掌握基本的社区工作策略,并了解生态营造中的物料环境与社会环境中的不同板块,初步建立社区宏观意向,为后期深度营造与自主研究实践课题做基本准备。

  (2)植物繁殖及可持续化。学员们学习园艺植物的选择规则及其对环境条件的需求,因地制宜,观察花园植物种植现状及探讨改善办法(如图3),了解植物繁殖的方式,学习播种、扦插,用节省成本的技能让花园可持续。

  (3)花园养护与微气候打造。以现实的社区花园为课堂,学习与分析花园现状和植物目前存在的问题,通过小组共创的形式,总结常见的花园养护问题的解决策略。

  (4)亮点发掘和活动研发。学习花园未来适用人群行为喜好及社区总体发展,综合判断花园具有的各类资源和社会网络,进行花园主题设计和服务设计,并在此之上掌握相关活动设计的思路和理念,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各类活动设计。

  (5)初阶考核。考核方式为小组形式策划可持续园艺社区活动,学员以5人小组为单位,每小组共同设计撰写一场可持续园艺社区活动的策划书并开展至少一场社区实践活动,包含园艺、堆肥、分享、试点参访等。督导考核完成后,颁发初阶培训结业证书。

  进阶课程在初阶课程的基础上延伸至土壤改良、生态环境与社区营造等方面的理论与技能,为可持续园艺师们建设与活化社区共建花园提供专业化与体系化支持。

  (1)参与式共创与协作。通过课程体验与共创学习过程,引导学员理解三种不同的知识类型,探讨成人体验式学习圈,知道如何激发潜力、促进共创学习;通过组建学习实践伙伴,迭代活动设计,促进活动带领能力的提升。

  (2)花园疗愈与身心健康。通过组织学员了解园艺治疗的历史、疗愈力,学习疗愈花园的特点及评估,实践室内组合盆栽,体验一场园艺治疗活动。

  (3)土壤改良及液肥制作。通过介绍土壤的形成、团粒结构、肥力、改良方法;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的构建原则与方法;有机液肥的制作与使用。

  (4)基础生态学与花园SDG。通过组织学员学习生态学的基础理论,理解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实地走访学习自然、建筑与人的生态系统的建构,了解17个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为未来共建花园可持续运维以及可持续生态社区建设,建立理论和行动依据。

  (5)进阶考核。考核方式为自主运营计划撰写与自主项目示范实践,每个进阶学员独立设计撰写1场可持续园艺社区活动策划书,主题内容包括园艺、堆肥、分享和试点参访等。计划书中优选10份方案,由方案设计者在社区组织可持续园艺社区活动,例如主题为园艺、堆肥、分享和试点参访等,并接受督导评估。完成全部学时通过考核后,获得结业证书。

  图 5“基础生态学与花园SDG”课程中学员以生态系统共创的方式建立系统思维

  “可持续园艺师培育”项目,自2022年3月起,至203年4月止,聘请9位具有生态保育、园艺治疗和社区花园建设经验的专业督导,提供初、高阶园艺与社区协作等方面的知识教授与技能支持。项目于2022年3月开展招募工作,通过多轮面试,长期加短期共招募35人,完成课时并实践达到小组和个人考核标准,顺利结业11人,合格率31.4%;完成两阶课程培训14人,完成其中一阶课程18人。有两位学员已成为可持续园艺的团队伙伴和核心志愿者。项目实施中除线下课程实践活动外,也相继开展了线上读书会、线上团体共学等培训活动。

  项目全期共设计编撰8节课件,8场专业线套标准化学员学习手册(每套4个章节);5个初阶考核小组路演方案,3场小组实践,且提交三场实践回顾;15人次一对一指导,15份学员学习心得;完成高阶14场个人考核实践,达到考核指标且合格的有11场。

  以绿色社会工作理念为切入点,结合社区赋能理论、公共参与阶梯理论相关文献研究,结合以上对于“可持续园艺师培育”案例的项目设计理念和组织过程的分析总结,诸如社区共建花园此类的绿色社区环境公共治理项目,可参考“可持续园艺师培育项目”中参与式阶梯赋能策略,进行社区绿色社会工作者以及社区居民有策略、分阶段、可持续地的阶式赋能实践活动,从而有效助力绿色社区共建营造,实现社区资源盘活与整合利用。

  (一)以共建花园为媒介,促进社区融合共治社区共建花园,作为一个可见、可操作、可延展的公共空间,为可持续园艺师们提供了一个以兴趣爱好为联结,以跨专业技能赋能为契机和内容,引导社区多方探索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基层治理模式建构的平台媒介。

  项目导师反复强调诸如共建花园类社区绿色公共空间软、硬件营造的同步性,即为居民策划阶段性参与和及时反馈的可能性,以及如何构建科学参与能力提升赋能路径的重要性。因为在社区公共空间场景下,真正的参与建设不该单纯靠策划者个人意志而决定,而需要调动更多社区居民参与到社区的环境建设中,最终实现社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可持续共治愿景。

  “可持续园艺师培育”项目中使用的核心工作策略——参与式工作方法,既是项目学员组织共学的方式,也是未来社区共建花园未来参与花园运维时常用的工作方法。既往的社区花园建设中,调动居民积极参与是重要的工作目标,但现有的技能培训往往更侧重对园艺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社区工作中组织、动员、赋能等公共素养的培育。而社区共建花园的建设目则在于居民与社群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培育,并通过赋能从而实现公共事务的共同协商和决策。

  项目培训中采用的体验式学习圈是参与式学习方法之一,学员从体验、反思、归纳、应用四个环节出发设计具有深度参与功能的社区花园活动,考量包括创造一个什么体验或者如何利用参加者的过往经验、会提什么问题来帮助反思、会带领人们聚焦在什么问题上深度思考、参加者如何应用这些知识和能力等面向。通过建立阶梯参与架构,有进阶地积极引导学员参与学习内容与结果评估,有助于增加学员在社区共建花园与社区事务中的科学参与,从而逐步实现个人参与社区基层公共治理能力。

  此外,参与式方法同样作为未来指导学员在社区工作的行动策略。社区居民作为社区公共空间的核心主体,花园营建运维将以居民的真实需求出发,强调场景化灵活调整社区工作方式,让未来参与花园共建维护的社区居民能够在可持续园艺师的组织引导下,以花园空间等公共空间为平台媒介,结合个人认知和行动情况以及社群发展阶段,看到自身已有的知识、资源、能力以及看到未知、可能的部分,从建设到运营维护过程中给予居民充分的参与可能,实现居民与社区更深度的联结,对于社区事务有更高的参与意愿与责任感,以此调动与盘活社区资源,从而实现社区赋能。

  8节标准化课程内容,形成8个不同主题章节的学员手册,每节课3个课时,共计24课时。另外,项目还制定了初阶小组考核以及高阶个人考核的评价指标体系、合格评分标准和督导评估记录框架,在公开透明的实施过程中,让导师和学员能够通过通过可见的量化指标,监测到从个体到小组学习进度和能力提升进度和程度,建立标准化的进阶式培育赋能体系,帮助项目能够更加有效地持续进行局部迭代和细化,进而便于“可持续园艺师培育”此类进阶式赋能体系能够以标准化、产品化、科学化的模式进行社区推广和服务覆盖。让更多地绿色社会工作者和社区居民都能够通过系统学习实践,更加有策略、有方法、有组织、有支持、可持续地加入到社区环境治理共建的实践工作中。


本文由:178体育直播公司提供

搜索